安徽省野寨中學
時間:2017-04-27來源: 作者: 編輯:程斌
關鍵字: 簡介
導讀:鐘靈毓秀 岳麓清華歷史沿革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麓,系安徽省示范高中。學校創建于1943年,時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
鐘靈毓秀 岳麓清華
歷史沿革
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麓,系安徽省示范高中。學校創建于1943年,時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由皖鄂十三縣知名人士募資而建,始名“景忠中學”,國民黨元老范苑聲先生擔任首任校長,著名學者烏以風先生擔任首任校務主任。1949年與私立光華中學合并,改名為“景華中學”,1952年改名“潛山初級中學”,1970年春改名為“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1978年7月被定為安慶地區重點中學,2002年元月命名為省示范高中,2004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綠色學校、安徽省家教名校。2008年被命名為“省園林式單位”,并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授牌為“國防生生源中學”,2012年獲“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被授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同時,野寨中學還是安徽省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安徽省電化教育設備Ⅰ類達標學校,安慶市青少年思想教育先進集體,安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慶市國防教育基地,安慶市首批文明校園。
校園環境
學校北依天柱,南臨潛河,林泉清幽,朱樓畫閣掩映于山谷翠微之間,風景如畫。天然植被覆蓋率達80%。優美的自然風貌與諸多人文古跡構成其獨有的辦學環境,人稱“風景佳絕處,岳麓清華園”,是不可多得的教書求學的理想場所,著名書法家賴少其先生為學校題寫校名。校園自然及人文景觀豐富。其中校園內國民革命軍48軍176師抗日陣亡將士墓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區有白崇禧將軍題書的紀念碑,以及忠烈祠、景忠廳、浩然亭、紀念塔等,歷經70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保存完好。近年來,學校開發特有的人文資源,建造了范園、野中博物館、抗戰紀念館等多處新的文化景觀。博物館設有范苑聲文物館、烏以風紀念館和校史陳列室,其中珍藏的蔣介石等國民黨要人書跡,彌足珍貴。這里,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自然與人文相得益彰。山光物態,人文薈萃;清新華美,意蘊悠遠。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235畝,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校園建設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教學、生活、運動、文化、綠化五區明晰,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公寓、景忠講堂等設施一流,各類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一應俱全。以構建現代信息網絡綜合平臺為目標,百兆光纖校園全覆蓋,多媒體教學進課堂,網站建設特色鮮明,為高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400米標準環跑道塑膠運動場、硅PU籃球場、足球場、大型風雨乒乓球室,設備先進,功能齊全。
師生狀況
野寨中學為普通高級中學建制,學校現有55個教學班,在校生近4000人,教職工220多人,中學高級教師82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以上骨干教師13人、市級以上教壇新星5人、市級以上先進教研個人8人。歷代野中人牢記“景忠?成人”校訓,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目標,勤奮耕耘,為國育才,高考成績年年攀升,每年均有一批學子被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高考本科達線率、重點本科達線率均居全市省、市示范中學前列,2016年一本達線率達到67%,市內僅次于安慶一中,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從這里走向社會。
科研成果
以科研興校為宗旨,學校不斷加強教研教改工作,積極營造良好的教改氛圍,充分發揮教學示范和教研教改的輻射功能。學校設立“范苑聲杯中青年教師教學業務大賽”和“烏以風獎”, 以多種形式組織教研學習培訓,推進教學研究。近幾年來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7部,學校專任教師人人承擔科研項目,有多個省、市級科研課題順利結題并獲獎。
學校特色
多年來,野寨中學以“忠孝”教育為特色,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人文校園為底色,立德樹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努力把野寨中學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有影響的農村特色名校。 2011年2月,徐漢夫同志擔任野寨中學校長,繼承歷代野中人創造的巨大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高舉“改革”和“發展”兩面大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力推進人文校園、綠色校園、書香校園、和諧校園為特征的高品質校園建設。 2016年元月,野寨中學入選第三屆《全國百所最具特色學校》名錄。2017年元月,潛山縣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建設野寨中學全國特色名校”。 據此,野寨中學構建“一體四翼”的特色名校建設格局:以 “忠孝”教育為主體,以教學質量、人才隊伍、示范引領、校友平臺為“四翼”,全方位推進特色名校建設工程。豐富教育內涵,突出“忠孝”教育特色,優化管理體制、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今天的野中人決心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條件、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創造出一流的業績,來譜寫野寨中學發展的新篇章。